教育大咖秀

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一起践行“工匠精神”吧!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时代在变化,教育理念也在变化,教育有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发扬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孩子的工匠精神,因为等孩子长大成人后形成自己的生活信条,改变就变得困难了,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工匠精神呢?青岛教育培训网有幸采访到青岛工贸学校于万成副校长。作为一所以工科专业为特色的职业学校的校长,于校长对于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工匠精神有独到的见解。

       热爱、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培养孩子的工匠精神需要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比如:鼓励孩子阅读高质量的书籍,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引导孩子阅读要从兴趣入手,在家庭中营造读书的气氛,让孩子亲近图书,最终使阅读成为孩子的自觉选择和终身爱好。于校长说道,他和妻子下班回到家都会有阅读的时间,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浓厚的阅度气氛,使得孩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令于校长骄傲的是,儿子在初中阶段,就已经达到了六七百本书的阅读量。

 

       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最为动人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是内向收敛的,凭借执着与专注从平凡中脱颖而出,他们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培养孩子的工匠精神,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地去做好一件事情。于校长感叹道:“我的儿子小时候很胖,我和妻子为此苦恼不已,立下目标帮助孩子一同锻炼身体,我和妻子轮流陪伴孩子跑步、跳绳,既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又帮助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积极向上的习惯,这将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无价财富。”

 

       创新精神彰显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给孩子多一些成长空间,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探索,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思维的火花和创新的闪光点,不随意否定孩子的“异想天开”,允许孩子学玩结合,鼓励质疑和挑战。

       于校长不仅在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上,积极继承和倡导工匠精神,要求老师和学生在专业上具有严谨性和专业性,老师言传身教,学生才会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作为一名父亲,于校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热爱专注、持之以恒、创新精神为教育理念,陪伴孩子一同贯彻“工匠精神”。所以,家长们,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一起践行“工匠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