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咖秀

减负多年仍然失败,校长教您如何“减负增效” ——青岛教育培训网专访青岛外事学校校长褚维东

       喊了多年“累、累、累”之后,虽然各地针对中小学生的“减负令”纷纷出台,但是大多数孩子并未因此减少学习时间。学校也对“减负令”做出积极的措施。例如通过压缩在校时间、减少家庭作业以及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等举措为孩子减负,中考和高考也不断改革,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应试教育下孩子日益增长的学业负担。


       “中考考不好就去不了好高中,去不了好高中就很难考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进不了好单位。”学校进行的减负措施,无疑为家长增添了更多无形的压力,孩子的心情也未必可以随之放松。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减负真的可以减少孩子的压力吗?尤其是中小学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升学问题。


       自从减负令提出之后,减负令带来的正反两面性一直是家长老师热切谈论的话题。怎样减负才可以真的为孩子的学业和精神压力减负?今天,青岛教育培训网有幸采访到青岛外事服务学校的褚维东校长,校长的女儿今年正值学业负担最重的高中时代,褚校长对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减压,有自己的看法。

 

 

       让孩子无后顾之忧,以最放松的姿态投入学习


       在地方层面,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和落实减负工作,对在校时间、课后作业、考试、补课、休息和锻炼时间等做了严格细致的规定。


       尽管政策频出,绝大多数孩子的负担和家长的焦虑并不能通过减负的方式缓解,反而更加严重。日前,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调查显示,“00后”在校时间和做家庭作业时间均超过“90后”,学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加重。


       褚校长在对女儿的教育方面颇有心得。当问到校长在女儿高中阶段,如何辅导她的学业时,校长毫不犹豫说:“为孩子减压。”褚校长说,女儿进入到了一个优秀高中以后,环境已经为她带来巨大压力,加上孩子本身上进心极强,给自己施加的精神压力极大。褚校长从不给女儿去施加任何压力,告诉孩子并不需要纠结于排名,他希望孩子可以无后顾之忧,以最放松的姿态投入学习。褚校长无论是在对学校的管理上,还是在对女儿的教育上,身上都有一种大气、包容的品质。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过高,把自己的人生遗憾施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代替自己完成目标,希望他上名校,进入名牌大学。秉持着“好的小学等于好的中学,好的中学等于好的大学,好的大学等于好的工作。”的思想。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盲目施加压力,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引起反感。家长的焦虑也会越来越重。


       正如校长所说:让孩子无后顾之忧,以最放松的姿态投入学习。这才是减压的最终目的。

 

 

       重视“父亲”在为孩子减负中的作用


       如今的家长,对教育有了更高的期待与要求,希望学校教出的不是单一型的孩子,而是全面发展的孩子,不仅在成绩上不落后于人,在道德品质、实践技能上也在学校得到提升,而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对此显然力不从心。随着近些年教育事业的进步,孩子们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好的教育环境,家长们的焦虑始终没能减轻。减负政策一方面给孩子降低了压力,一方面给家长增添了一些原来没有的负担。现在大多数的家庭,父母双方都有工作,二人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精力有限,而且在很多家庭中,许多父亲没有全身心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褚校长对这一点也有自己的看法。


       “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父亲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褚校长说,父亲对孩子的品格方面具有标杆性的作用,作为父亲一定要让孩子对你有所崇拜,男人不仅要有事业,也要兼顾家庭,不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甩手掌柜。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褚校长在教育方面从未倦怠,积极投入,十分注意言传身教。


       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夫妻双方如果都有工作,空闲的时间极少,在工作与教育孩子中间常常分身无术。所以学校减负了,家庭就会增负。而且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父亲认为自己的责任只是养家糊口,相夫教子的重任应当大多数落在母亲身上,现在的母亲不仅要承受工作上的压力,也要承受教育孩子的压力。其实,父亲在成长过程中应当扮演的是极为重要的角色。


       夏雨雨人,不教之教。父亲应当在言行举止中都为孩子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在孩子需要解惑时,及时帮助他解决难题。不应将责任都推给母亲,父亲的思维是理性的,母亲的思维较为感性。父亲应当在教育环境中发挥身为男性的优势,及时对孩子的问题做出理性客观的建议。


       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父亲要求孩子具有以上个性特征,尤其是对男孩要求更为严格。父亲在孩子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女孩在与父亲的相处过程中,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感受到父亲带来的安全感。持续流行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也引发了公众对父亲在孩子教育的重视。父亲在家庭中具有权威性,更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给孩子更大自由。所以为孩子减负,父亲的角色十分重要。

 

 

       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状况


       很多时候孩子的压力都来源于家长对他在校情况的不了解,盲目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尤其在寄宿制的学校尤为明显。很多孩子在校学习非常努力,一周结束或一月结束回到家里的时候,只想在家好好放松,缓冲一段时间以来积累的学习压力,从而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再回学校学习。可是很多家长却不理解,他们会理解为孩子在家都没有认真学习,在学校没人管的状况下更不会学习,从而责骂他。孩子无论如何解释,家长都坚信自己看到的,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必要的误会,学生不仅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还要面对家长的不信任。


       而且很多家长只有在孩子遇到问题后才与老师沟通,可是常常为时已晚。和老师的沟通,家长一定要积极主动。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的状况都了若指掌,只有家长及时沟通,老师才会关注到孩子在学校之外的状况,这种双管齐下的效果一定比单方面管理更高效。


       褚校长在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说道:“选择名校不如选择好老师,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在孩子的学业中尤为重要。”褚校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与老师的实时交流。校长建议道,每位家长可以及时知晓孩子在校状况,压力过大时为孩子减压,太过放松时为孩子施压,因时制宜。想要为孩子心理减负,与同老师及时的交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和老师的沟通,家长也不要担心会给老师的工作增添负担。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老师平时比较忙,不愿意再给老师添乱。其实老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育,“不让任何孩子掉队,让所有家长都满意”是任何一位老师的心愿。老师与家长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也有利减少误会。对孩子和家长以及老师都是切实可行的减负措施。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如何才能有效缓解学生压力,在我们看来,这需要教育系统、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配合,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家长教育、社会引导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很多孩子的压力和负担其实都来源于不喜欢和被迫,兴趣教育下与应试教育下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家长能够为孩子减压所做的努力,是让孩子明白在学习生涯中,所有的学习并不是都为了最终的结果,学习的过程本应是快乐的。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业压力。更要和老师一起,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建立适合每个人的高效学习方式,提高效率,而不是使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这样既毁灭了孩子的个性,又会泯灭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在教育体制的大框架中,独立自由的实现自我价值。


       每一位孩子都需要快乐,幸福的成长,每一位孩子也离不开家长长久的陪伴。青岛教育培训网愿您生活幸福,孩子未来前途不可限量。青岛教育培训网也会与您携手并肩,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校长名片】
       褚维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校长。 
       主要履历:
       1987.9—1989.7 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学习
       1989.7—1995.8 青岛42中学教师、团委副书记
       1995.8—2001.7 青岛旅游学校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教导主任
       2001.7—2010.4 青岛旅游学校副校长
       2010.4—2011.2 青岛旅游学校副书记、副校长
       2011.2—2014.1 青岛城市管理职业学校校长
       2014.1至今     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校长


       社会兼职:
       全国报关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标准建设委员会委员、山东报关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山东省外经贸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兼职督学。

青岛教育培训网记者:秦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