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名片:
于万成,男,1965年生,天津大学工学硕士,青岛工贸职业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高级讲师、高级技师,教育部和人社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裁判员,全国职业院校现代技术大赛专家组成员,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黄炎培首届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并成立“于万成特级教师工作室”、山东省轻工系统首席技师;连续两届被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首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新教师培训首席指导教师等。2007年被中央组织部邀请参加“北戴河暑期专家休假”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1年被提名为“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候选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从教30多年来,先后担任了数控等专业十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取得优良成绩,为青岛市职业教育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教师培训、学生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连续两届被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从教30多年来,于万成校长始终以他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亲和友善的处世方式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和事。不焦不躁,静待花开是他所秉承的人生智慧。今天,青岛教育培训网有幸邀请到青岛工贸学校的副校长于万成先生,来跟记者一起聊聊多年来他在教学工作中所收获的那些珍贵的经历和经验。
专注•身教重于言行
“精益求精,不断攀升”是青岛工贸职业学校的校训。作为工科类学校,早在2015年2月份的开学典礼上,青岛工贸职业学校刘永才校长就提出了“弘扬工匠精神,成就职业理想”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倡导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推崇“厚实、责任、刻苦、专注、严谨”的学风和“德馨、严谨、勤奋、包容、发展”的教风。于万成校长说:“当代青年,应该有敢于担当、刻苦钻研的精神,特别是工科学生,如果不专注,深入不下去,就没法搞专业。对此,除了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外,我们要求老师首先要在专业上严谨。”如何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专注的人,于万成校长表示,老师的身教要重于言行。于校长看来,当老师是个良心活,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想让学生完成自己期待的目标,老师自己首先要进行身体力行的示范,成为学生的榜样。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步入社会之前最重要的人生课堂。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于万成校长表示:“家长也是一样的,身教的教育效果永远比言行有效得多。能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于万成校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十分重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于万成校长始终认为,孩子就是家长品格和行为的影射。“你在家里干什么,你的孩子在家里就会干什么。如果你在家学习,那么孩子在家也是乐意学习的;如果你回家之后只会享受、娱乐,只知道看电视、玩电脑,那么孩子慢慢也会变成一个贪玩、懒散的人。”于万成校长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每天下班都会有学习的时间,家里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于校长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到初中的时候,孩子就已经达到六七百本书的阅读量了。
专注往往和毅力是分不开的。于万成校长透露,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比较胖,为了给儿子减肥,妻子每天都会带着孩子跑步、跳绳,既锻炼了身体,也帮助孩子养成了坚持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经过日积月累的锻炼,现在于校长的孩子身体健硕,已经长成了1米93的大个子。于万成校长说,好玩、有惰性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的问题,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关键是看家长怎么引导。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做好引导,帮孩子养成专注、刻苦的好习惯,将会成为孩子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信心•鼓励胜于打击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每个人的成才之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自卑的人更容易被挫折打败,从此一蹶不振;而自信的人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处境。职校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就成为不被重视和肯定的学生群体,缺乏自信是职校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谈到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于万成校长跟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
“我儿子在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曾经和老师之间产生了误会,孩子的成绩从第一名一路下滑到了40多名,这就意味着他将与二中、58中彻底无缘。尽管我和妻子从心理上、学习方法上不断地给他调整,成绩还是没有太大起色。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学校召开家长会,老师在家长会上告诉我妻子,我们家孩子只能考17中的重点班。但是回到家里,妻子告诉孩子,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你考58中没问题。当时孩子听了之后,顿时信心大增,最终果然考上了58中。”如今于校长的孩子已经是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的博士生,谈起当年的事情,于万成校长感慨到,“很多时候,我都跟老师们说,对孩子要多点爱心,别看他们表面上漫不经心,其实他们最知道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对孩子多点耐心,要多给他们一点时间,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对孩子多点鼓励,用赞美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于万成校长说,职校的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大都不好,但同样有可爱的一面。于校长经常用“给点阳光就灿烂”来形容自己那群可爱的学生。在学校里,于万成校长总会给学生一种温和亲切的感觉,于校长的真诚相待和真心付出,让他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朋友、亲人,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选择向这位慈祥的长者求助。关于鼓励,于校长跟我们分享了另外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之前有一个叫赵泽的学生,一开始在班上不愿意学习,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后来他跟我申请说要上车间,可去了车间之后成绩也没有什么进步。后来班主任对他说,‘你来车间也有半年了,山东省大赛眼看就要开始了,如果5天内你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大赛标准,就走吧’。于是赵泽就来找我帮忙想办法。看到孩子那着急的样子,我就对他说,你别着急,咱慢慢分析分析,下下功夫,看看哪里不行,我帮你一起改进。”在于万成校长的鼓励和帮助下,赵泽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目标,并且代表青岛市参加了山东省世界大赛选拔赛,拿到了山东省的一等奖,获得了“山东省岗位技术能手”称号。“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老师多给点爱,给点耐心,这不就成才了嘛!”于校长欣慰地说到。这么多年,于万成校长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牵着这些“小蜗牛”,在工贸学校这个平台上耕耘着,努力着,于校长的陪伴和鼓励就像学生成长路上的一道曙光,照耀着他们迷茫的心灵。
正直•成人先于成才
青岛工贸学校非常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忠孝道义”是青岛工贸职业学校七年来一直着重打造的德育品牌。近年来,学校顺应时代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编写了校园文化读本,诠释了“忠、孝、道、义”的丰富内涵。扎根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地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涵成为了工贸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办诗朗诵社,在朗诵中发现和感受传统文学的韵律之美;组织多姿多彩的义工进社区活动,在生活实践中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效法古人举行成人礼仪式,让学生透过郑重肃穆的礼仪,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次活动的背后,都寄托着学校对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希冀。于万成校长说到:“一个国家必须要坚持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校应该重视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导,提防腐朽思想的入侵,重视糟粕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化和思想,积极正面的思想观念会给人带来启迪和发展,文化中的糟粕同样会毁掉一个人、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于万成校长认为想培养孩子成才,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包容的人。现在有很多家长急功近利,只想着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却忽视了孩子品格的塑造。而在于万成校长看来,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人格修养比掌握任何技能都要重要。而孩子品格的养成,需要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指正和引导。于万成校长说到,当自己希望孩子对自己孝敬的时候,他不会去刻意对孩子进行孝敬的说教,而是在带孩子去爷爷奶奶家的时候,用自己的行为去教导他;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教导孩子如何宽容谅解别人。于万成校长认为,品格的教导与学历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是小学没毕业的家长,也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去教导孩子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智慧。因为,人格并不关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