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欢迎来到青岛教育培训网!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您好,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声倾谈
心声倾谈
鼓励永远比夸奖重要 兴趣让孩子走向“全能”——徐春波谈女儿被美国著名大学录取之路
日期:2015-06-19  来源:青岛教育培训网

 

  子女教育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如何引导孩子、陪伴孩子一步步实现梦想,是广大家庭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青岛教育培训网特别邀请了刚刚被全美大学中排名第6位的科罗拉多文理学院录取的徐凤仪的父亲徐春波为大家讲述他的教育故事。

  徐春波,1993年大学毕业,在青岛房产学校任职。1997年辞职自己创业,做过代理,开过饭店,跑过销售。他做过最苦最累的工作,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自强进取,终于在职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完美公司咨询委员会委员、培训讲师、高级销售总监。随后,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一个乖巧懂事的“全能”女儿徐凤仪。

  徐凤仪,1997年出生。在父母和家庭的影响下,凤仪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小学时期就被评选为青岛市优秀三好学生。而且她酷爱看书,掌握多国语言。在她高三的时候就已俘获科罗拉多文理学院的“芳心”,收到其录取通知书以及奖学金。

 

  父母的严苛,使得凤仪比其他同龄人更乖巧懂事

  追溯到徐凤仪幼儿时期。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徐凤仪与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拉着妈妈的手不放,哭闹个不停,她的妈妈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因为宝贝的眼泪而妥协,而是按照原则坚持让凤仪按时上学。同时,为了让女儿喜欢上学校,徐春波还特地将老师邀请到家中做客,让凤仪把老师们当做自己的朋友那样沟通、交流。也正是因为父母的有效教育,使得现在的凤仪才能如此的懂事、独立和好学。

  对于每个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各种各样美味小零食的诱惑实在是太高了,凤仪也不例外。但是对饮食习惯要求严格的爸爸徐春波,并没有因此妥协。一次,还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凤仪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略施小计”将爸爸带到了KFC的门前,眼看着“计谋”就要达成了,但是“不近人情”的父亲还是把她带离了那里,并且给凤仪讲了许多道理。从此,再“贪嘴”的凤仪也没有吃过一次路边摊,也从来没有因为抵不住诱惑而不顾自己的健康。

  当孩子受挫、任性的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选择放弃原则的去帮助孩子、满足孩子,甚至在孩子因摔倒而哭泣的时候说着:“都是地不好,摔疼了宝宝。”以此来让孩子停止哭闹。但是长此以往,孩子将在很长时间里都学不会自己走路,学不会自己去承担责任。路就在脚下,孩子得学着自己去走,不能永远依靠着父母;父母所能给予的最好帮助,就是坚定的鼓励和加油,因为路在孩子的脚下,他的脚印虽然稚嫩,但串起的却是他的人生。
  
  家庭的情况,注定了凤仪有着过人的独立性

  对于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谁不想赖在父母身边撒撒娇呢?但因为父母工作忙,有很多孩子学会了独立,变得特别懂事,不让父母操心。徐凤仪就是这样的孩子。繁忙的工作,让徐春波夫妻俩分身不暇,为了让凤仪能够在生活上独立,徐春波经常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凤仪喜欢玩水,借此让她学会了洗衣服;凤仪喜欢动手,借此让她学会了做饭……而且,为了不麻烦工作繁忙的父母,凤仪从小学开始都是独自一人坐车上下学,不管学校离家多远。

  易卜生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是的,因为自立的个人才会有所作为,自立的国家才有话语权。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这些事例无疑说明了人要学会自立,更要懂得自立。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许多事情都要他们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兴趣的培养,造就了今天的“全能”凤仪

  现实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而教育是未来人生的储备。一个人,只有当他具备了一定的爱好和特长的时候,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拥有“诗意的生活”。所以,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凤仪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孩子,徐春波也是一个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兴趣的父亲。上幼儿园时期,凤仪特别喜欢看老师用钢琴弹奏歌曲的样子,于是,在她生日那天,凤仪跟爸爸徐春波说,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架钢琴。在和女儿“约法三章”之后,徐春波给女儿买了一架对于当时的家庭收入来说价格不菲的钢琴。凤仪也和当初约定的那样,专心学琴、练琴,成功考取了钢琴九级证书。除了钢琴,凤仪还积极参加各类特长班,英语、舞蹈无所不能。初中时期,她的英文水平就已经可以阅读英文原版著作了。

  凤仪还特别喜欢旅游,去过国内的多个地区和国外的多个国家。徐春波说,旅游能够让女儿更好的以自己的眼光认识世界,在凤仪15岁独自去英国观看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她就决定以后要去国外读书接受教育。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美的事物和现象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丑的事物和现象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做家长的责任还在于,引导孩子发现美、选择美、追求美,使孩子对美好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加以培养,使孩子的兴趣保持稳定持久,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再经过培养后成为孩子的一技之长。

 

  阅读的影响,让她比其他孩子学习更有爆发力

  受父母的影响,凤仪自幼酷爱读书,家里的空间大都被书占满,某次搬家时,光各类图书就装了满满一辆搬家车。徐春波不会因为看书占用了学习的时间而去制止女儿,也不会在书的选择上给女儿做出限制,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女儿,同时他也深深了解看书可以给女儿带来无限的快乐和一生的精神财富。凤仪没有辜负父亲对她的信任,而且渐渐地,看书已经成为凤仪生命中的一部分。

  凤仪之所以成绩优异、自觉性高,与看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是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动物,思维的清晰度和语言的清晰度成正比,语言越清晰,思维就越清晰,而阅读恰好可以帮助语言增速发育。

  学习新知识有赖于已有的知识背景,那些喜爱大量阅读的人,他们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比从不读书的人快得多。这就如同一个从没做过面食的人,和一个从小会做馒头的人,当他们学习做烙饼的时候,必然是后者的学习速度更快。

 

  鼓励的力量,坚定了她的未来选择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徐春波在凤仪的教育问题上就一直坚持“鼓励”两个字。

  上小学的时候,凤仪的一次测验考试,考的不理想,原本以为会受到家长的责备。没想到,徐春波却对她说:“考得不错,这个成绩在班里怎么着也得前20名吧?或许是前10名?难道是前5名?不会是前2名吧?”徐春波用玩笑的方式侧面的鼓励了凤仪,让她明白,父母并非一味追求她的考试名次,进步比成绩更重要,从而打消了她心中的不安。
  
  高中的时候,一直梦想到国外的念书的凤仪,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父母的支持,在高三学期时,就收到了位于全美大学的第6位的科罗拉多文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而且还获得了该校提供的7000美元奖学金。当她把奖学金这件事情告诉爸爸的时候,徐春波却说:“凭借着你的实力,你不应该只拿7000美元奖学金,爸爸相信以你的实力再好好努力后一定可以拿到更多的奖学金!”
  
  鼓励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凤仪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父母的鼓励下,凤仪获得了青岛市三好学生的称号,以第一位录取生的身份被育才中学录取;在父母的鼓励下,凤仪和梁实秋、闻一多一样成为了科罗拉多文理学院的学生;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将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和发展。


  徐春波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没错,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基,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好的教养方式及家庭风气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因此,人们常说,不同的家庭给孩子以不同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难?一位心理学家回答“当好父母最难”。的确,“父母”这类“岗位”没有培训没有实习就要直接上岗。在教育方式上,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应当向徐春波学习,提倡科学、民主、开放的方法,以鼓励、表扬为主的方式,在原则性的事情上严格,同时也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发展的良好环境。而作为家长,要努力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当好合格的第一任教师,选择良好的教育方式,让自己的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健康成长的笑容,就是父母最好的岗位荣誉。

关于我们 | "学习助手"智能教育平台 | 联系我们 | 服务项目 | 在线咨询 | 移动版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青岛教育培训网  鲁ICP备08003881号-8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88号


法律声明   免责声明
联系电话:+86-532-81117777  传真:81117777转878  E-mail:editor1@teach365.com